南京审计大学档案馆简介
南京审计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96年,前身为学校综合档案室,隶属于学校党校办管理。2008年7月设置为档案馆。2014年3月,档案馆成为独立设置的正处级直属机构,专职负责学校档案工作。
档案馆设馆长、副馆长两位领导岗位,内设综合办公室、档案服务部、档案信息化部、档案编研部四个内部机构,目前工作人员8人。档案馆多人获得江苏省档案局、江苏省教育厅“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个人”等表彰。2018年获得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“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”。
档案馆位于学校浦口校区中和楼北侧1-2层,总建筑面积为1097平方米,基本设施建设完善。档案馆保存了原南京审计学院(1983-2015年)、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(1951-2001年)、南京审计大学(2016年至今)全宗档案。馆藏资源各类档案2万余卷,近24万件,总页数达441万页,实物史料500多件,照片资料7.3万张,磁带光盘3200多张。
积极探索建立档案管理现代化机制。2016年,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委员、分管档案工作的副校长任副主任委员的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,制定了《南京审计大学档案工作委员会实施办法》,委员会坚持以国家档案工作法律、法规、政策为依据,依法治档、统一领导、分级管理,统筹推进学校档案现代化管理。
坚持建章立制,构建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体系。积极开展制定和修订《南京审计大学档案管理办法》《南京审计大学档案实体分类实施细则》《南京审计大学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》《南京审计大学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》等多项制度,逐步建立按制度办事、用制度管人、靠制度约束的工作机制。
注重挖掘档案资源,传承南审精神和南审文化。档案馆重视校史研究和口述历史档案建设,对老南审、金专档案的收集和整理,开展抢救性的历史档案数字化,推进年鉴、大事记、老领导回忆录和口述史建设和编研工作,让档案活起来,让南审精神和南审文化传承下去。
重视档案数字化建设,保障档案安全利用。档案馆充分利用轩恩档案系统,积极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,全面加快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,逐步形成以电子档案为主体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,注重库房安全管理,所有库房均安装了恒温恒湿监控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,进一步推进学校档案信息化水平。
健全完善服务机制,推动服务型部门建设。档案馆以服务为宗旨,积极构建全方位、多角度、深层次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,最大限度满足师生档案利用需求,启用了档案馆服务大厅、“档案专用章”、主动上门业务指导等一站式服务,全力保障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、工程决算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、大学更名、博士点申报、省委巡视等重点工作的查档需求。
发挥档案育人功能,提升师生档案意识。档案馆积极以国际档案日契机,以馆藏资源为基础,围绕学校发展历史,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节点,生动形象展现学校改革发展历史和取得重大办学成果,以档案中的党史、校史激励鼓舞师生。编制并发放档案宣传手册,宣传档案法,逐步提升师生档案意识。
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严格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》,立足于学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局,秉承“对历史负责、为现实服务、替未来着想”的工作理念,坚持“以资源求贡献,以服务求支持、以创新求发展”的工作原则,紧密服务学校“全面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”的目标,积极构建“档案数字化,服务便捷化”的工作格局,充分发挥档案“存史、资政、育人”功能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。(数据更新至2022年6月)